
2001年,第一次来到汕尾,来自上海芦潮港的12岁少女张东霜,初次感受到了全运会的紧张与激情。24年后,她再次站上这片熟悉的赛场,带着蝉联冠军的荣耀,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最绚烂的句号。
昨天,卫冕冠军上海运动员张东霜摘得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帆船项目女子ILCA6级冠军。七届全运会的坚守,让她从追风少女成长为乘风破浪的冠军。即将年满36岁的张东霜笑着说:“追梦的人,永远年轻。”

从迷茫到再出发
上届陕西全运会夺冠后,这位多次在帆船世界杯登顶的老将,心中曾有一阵空荡。那时的她,对未来感到迷茫,甚至动过退役的念头,却又舍不得离开风、海与帆。教练善解人意,对她说:“先休息一段时间,做点自己想做的事。”
于是,在那段悠长的假期里,张东霜驶向更辽阔的天地。她想驾驭大帆船去西沙群岛,探索海洋的无限可能;她与朋友做公益推广帆船项目,培养青少年帆船选手;她组队参加了上海帆船公开赛,在团队合作中重新感受航海的乐趣。渐渐地,她愈发清晰自己的初心:帆船早已融入自己的基因,是自己一生不能割舍的热爱。
2021年7月25日,中国运动员张东霜在东京奥运会女子单人艇激光雷迪尔级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这个全运周期里,张东霜参加了4场全国比赛,赢得了两次冠军。去年底,她还在亚洲锦标赛上拿到季军,这枚奖牌,彻底点燃了她再战全运的信心。“其实我知道,这一届会特别辛苦,毕竟年纪大了。”她笑着说。于是,从冬训开始,她正式归队,每天训练结束后都要花比队友更多的时间治疗恢复。为了提升力量,她还刻意增肌,体重增加了足足7公斤。
 张东霜参加上海帆船公开赛大帆船项目——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摄
张东霜参加上海帆船公开赛大帆船项目——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摄
与时间对抗的冠军
再次来到汕尾,张东霜想起24年前那个无所畏惧的自己,如今却带着满身旧伤迎风而战,她是全场年龄最大的选手。
预赛第一天,她的手肘筋膜炎发作,之后只能贴着各种各样的肌贴咬牙坚持。决赛首日,她以第三名结束,她对这个成绩并不满意。“那天我总想着对手怎么样,却忘了自己该做什么。”她反思道。第二天,她迅速调整好状态,听一首舒缓的音乐,闭眼冥想、深呼吸,等风声再次吹起,她已准备好全力以赴。
 张东霜——李铭珅摄
张东霜——李铭珅摄
本次ILCA6级项目的比赛分为3天预赛、6天决赛,最终张东霜提前两轮夺冠。
当她最后一次冲过终点线,与教练徐洪军、朱仁杰的拥抱,凝结了26年坚守的全部情感。24年前的九运会,朱仁杰和张东霜同场竞技,他荣膺OP级冠军,如今是上海帆船队单人艇主教练。上岸后,上海市水上运动中心主任刘小马、启蒙教练张静等人纷纷上前祝贺。张东霜感慨万千:“能在汕尾夺冠,对我来说,是一个完美的句号。”
就在此时,她的手机亮起——中国首位帆船奥运冠军徐莉佳发来祝贺的消息。那一刻,她的记忆回到了最初。
 新华社照片,大连,2013年9月8日 第十二届全运会帆船女子激光雷迪尔级级颁奖仪式在大连瓦房店市帆船帆板基地举行,上海队选手徐莉佳获得金牌,上海队选手张东霜与广东队选手周戴清分别获得银牌和铜牌。 \n    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新华社照片,大连,2013年9月8日 第十二届全运会帆船女子激光雷迪尔级级颁奖仪式在大连瓦房店市帆船帆板基地举行,上海队选手徐莉佳获得金牌,上海队选手张东霜与广东队选手周戴清分别获得银牌和铜牌。 \n    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传承的航线
那个从芦潮港走出的女孩,还清晰记得当年的一幕。为了试训,她坐了5个小时公交车来到青浦淀山湖,被张静教练收入麾下。测试的两个项目,一个是整理数字卡片,考察观察力;另一个是体能测试,她是唯一一个坚持到底、没有走路休息的孩子。
进队后,教练告诉她,帆船队有“传帮带”的传统,每个人都要认一位师父。被某种勤奋的气质吸引,张东霜走到徐莉佳面前,主动“拜师”。那时的徐莉佳,还不是全国冠军。

“她的自律和认真感染了我。”张东霜说。她见证师姐从全国冠军到世锦赛冠军,再到亚洲首位奥运会冠军,也被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帆船知识、苦练英语的劲头深深打动。“她总带着我加练。没有她的帮助,我可能不会那么专注。”张东霜感激地说。
夺冠后,张东霜在朋友圈写下肺腑之言:“这份荣耀,属于所有并肩作战的伙伴——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结果;属于默默支持的家人——是你们的理解与陪伴,让我无后顾之忧;更属于那些幕后英雄——是你们的付出,让我在追梦路上始终充满力量。”
 2013年10月19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的2013国际帆联世界杯帆船赛青岛站比赛,中国运动员张东霜在获胜后庆祝,她以净得分40分的成绩获得激光雷迪尔级冠军。\n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2013年10月19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的2013国际帆联世界杯帆船赛青岛站比赛,中国运动员张东霜在获胜后庆祝,她以净得分40分的成绩获得激光雷迪尔级冠军。\n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四年前,她回到家乡芦潮港。如今的芦潮港早已变身临港新城,是年轻人追梦的热土。她在滴水湖畔带出一批又一批青少年选手,“孩子们给我送来祝福,我告诉自己,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要做他们的榜样。”
帆船生涯,是一个圆——起点在芦潮港,归处亦在滴水湖。未来,她将继续投身青少年帆船培养,用自己的故事去点亮更多追梦者的航程。“我的故事,或许只是千万追梦人中的一个缩影,”张东霜说,“但我想告诉每一位正在奋斗的人:无论你选择何种领域,请相信热爱的力量,相信坚持的价值。”

证配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