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近一个月的火热营销,今年的“双11”已经进入尾声,数以万计的快递包裹源源不断地送到消费者手中。不过,在打开快递包裹时,也要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
拆快递竟然引发颅底骨折
“拆快递拆成颅底骨折”是今年“双11”中发生的一起意外。据媒体报道,宁波有一名消费者蹲在自己的“双11”包裹前,捡起一个后,准备起身拆包,却在站起的刹那晕倒了。虽然她很快被家人叫醒并不觉得有异常,却在此后的医院颅脑CT检查中发现,消费者发生了颅前窝骨折,而颅前窝是颅底的前部,是颅底三个凹陷区域之一。
导致该消费者颅底骨折的原因,正是她因体位性低血压摔倒后“摔得不巧”。
事实上,很多人在弯腰捡快递包裹或蹲下站起时会有类似的感受——眼前瞬间发黑、头晕目眩,甚至感觉身体要晃倒,缓几秒后又恢复正常。有的人以为这是“贫血”或“低血糖”,却不知实际上是“体位性低血压”作祟。
体位性低血压也叫“直立性低血压”,是指人体从卧位、坐位或蹲位快速站立时,血压突然下降,导致脑部暂时供血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
根据国际诊断标准,当站立后收缩压(高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低压)下降≥10mmHg,同时伴随头晕、眼前发黑、乏力、心慌、站立不稳等症状,即可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多数情况下,这些症状会在站立后几秒到一分钟内缓解,因为身体会通过调节心率和血管收缩快速恢复血压。
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是“血压调节机制跟不上体位变化”。“捡快递站起后头晕”通常由生理性原因造成,类似的还有晨起快速起床、蹲久了突然站起等。此外,夏天大量出汗、喝水少,或腹泻、呕吐后身体水分和血液量减少,血压调节能力下降,也会导致人体在站立时血压骤降,引发体位性低血压。
这些体位性低血压都是生理性的,风险不算高,但频繁发作会影响日常生活,增加跌倒风险;在跌倒中,又有可能引发次生伤害,包括颅底骨折等严重后果。所以,不论是普通人,还是老人、孕妇等特殊群体,都要警惕这种看似无害的生理反应。
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并不复杂,关键是放缓体位变化速度。从蹲位或卧位起身时,建议分“三步走”:先从平躺变为坐位,停留30秒;再缓慢将双腿垂到床边,停留30秒;最后扶着支撑物,如床沿、墙壁等慢慢站起,给血压调节留出时间。在夏季、运动后,则要及时补充水分,必要时适当喝一点淡盐水,都能帮助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
是可回收物,但也有风险
除了提防“拆快递”这个动作引发的体位性低血压,还要当心快递包装的潜在风险。
不少“双11”包裹用纸箱包装,还有一些商品本身就带有厚重的纸质或木质包装盒。这些包装物大部分是可回收物,很多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会将它们打包收纳,有的留着以后重复利用,有的统一交给回收机构。
这些做法值得提倡,但在打包收纳包装箱时,要注意它们聚集时产生的甲醛等有害物污染。
绝大多数纸质包装箱或木质包装箱都采用再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胶黏剂或涂层,以增强强度、防潮和耐水。比如,最常见的瓦楞纸箱会用到三醛树脂类添加剂,包括脲醛树脂(UF)、酚醛树脂(PF)、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及其改性胶黏剂。这类添加剂大部分含有甲醛,这类纸箱就会慢慢释放甲醛。
正规的包装纸箱的添加剂含量、游离甲醛释放量都符合标准,通常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集中收纳这些包装箱后,它们共同释放的游离甲醛,就必须引起重视。
有的消费者还发现,打开部分产品的包装时能闻到浓烈的“包装气味”。再看包装,似乎是由硬纸板、木片等组成的复合材料。事实上,“包装气味”主要来自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包括甲醛、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挥发性酯类/酮类等,正是复合材料释放的。
其中,甲醛通常来自包装使用的胶黏剂,苯系物多源于印刷油墨,挥发性酯类/酮类常见于覆膜、上光工艺。无论哪种物质,短期高浓度都会刺激眼睛、喉咙,并对人体造成伤害。
所以,不建议长期保留快递包装箱,或者重复使用看似结实但带有异味的产品包装。尤其是不能把它们存放在密闭的小空间里。小空间更会造成有害气体集聚,而且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有害物质的挥发速度会更快。
当然,不能脱离剂量谈毒性。在数量不多且环境干燥的情况下,在家中短期放置这些包装箱不会影响健康。
总之,“双11”产生的包装箱、盒应当进入回收利用流程。但消费者也不要攒得太多、太久正版炒股软件,而是及时交给专业机构处置。
证配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